命宫是巨门星历史代表人物

巨门星口才佳、天性善良,擅于处理公共关系,由于多动口,而易言多必失,故多惹口舌是非,亦表辛劳,皆为幼年坎坷,必须辛勤奋斗后才能有所收获。
历史代表人物:吴时来、孙嘉淦
巨门的个性耿直明快,多疑善辩,有不畏权势,仗义直言的特质。但也容易多言贾祸,招惹是非。古来的御史大夫,颇多是巨门坐命,以敢于犯颜直谏著称,唐太宗时的魏征,明朝的吴时来,清朝的孙嘉淦等都是代表。
吴时来1572年出生于浙江,官至左都御史,掌监察、执法之权。他正气凛然,爱憎分明,二十六岁赴京会试时,听闻朝中严嵩当道,忠良受戮,愤而题诗一首:“驿吏来言星可射,我欲弯弧先射狼。驿吏回言星可摘,欲摘彗星清紫微。”“狼”喻指严嵩,因为他是贪狼星坐命,“紫微”则指皇帝。这首诗不仅彰明了吴时来之志,更可以从中看到,紫微斗数流传有多深远。
清朝的孙嘉淦因为电视剧“雍正王朝”而广为人知,是另一个巨门典型,但剧里说他被年庚尧所杀,这是错误的,事实上他一直活到乾隆年间才死。
孙嘉淦是康熙五十二年的进士,在雍正年间任职,享有正直名声。他敢于直言争辩,扶正祛邪,也因此常受到打击。但他无论避居乡间,还是任职朝中,都能至诚待人,始终保持忠言直谏的品质,成为当时受人敬慕的一位官员。
雍正夺得帝位后,下令朝中大臣,凡对他的奏章,一律密封上送。孙嘉淦在上疏中,针对雍正迫害自己的兄弟、大肆授官、无故用兵三事,尖锐地提出“请亲骨肉,停捐纳,罢西兵”三条建议。
雍正接疏看后,非常生气,召集朝中大臣,传阅议处,说:“孙嘉淦原是这样一个狂生,决不能让他留在翰林院。”诸臣都吓得不敢说话,只有大学士朱轼回答了一句:“嘉淦确实是够狂妄,但他敢于直言进谏,为臣也很佩服他的胆略!”雍正想了想也说:“朕亦服其胆!”孙嘉淦总算没有受到处分,后来反倒升为国子监司业。
乾隆即位后,孙嘉淦被召见京师,先以侍郎候补,后授吏部侍郎,又迁都察院左都御史。孙嘉淦上了一道“三习一弊疏”,先阐述物极必反,祸福相倚的相对论,继而提出人有三个要不得的习惯,必须谨慎小心。这三个习惯是:耳朵习惯听到奉承话,眼睛习惯看到柔美的事物,心中习惯接受顺从的人。这三个习惯会让人产生讨厌君子、亲近小人的弊端,所以习惯是很可怕的,每个人都必须“造命”,改变自己。
他精辟的见解受到乾隆皇帝的赞扬,此疏也被后世誉为“大清第一名疏”。
吴时来和孙嘉淦同命但不同运,重点不在他们的命盘,而在所遇的君王是否明主。古来御史之职极不好当,因为他们的工作是指出皇帝的缺点,如果皇帝圣明,他们就无从表现;但如果皇帝昏庸,就会惹来杀身之祸。毕竟魏征多见,而李世民不常有啊!
文章内容来源于张盛舒著作《阅人有术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