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过年的来源与时间
来源:网络转载 2019/12/02

  过年即指春节,百节年为首,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,它不仅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思想信仰、理想愿望、生活娱乐和文化心理,而且还是祈福、饮食和娱乐活动的狂欢式展示。那过年的来源和时间是什么呢?来看看下面内容了解一下。

 

图片来源:摄图网

 

  1、过年的来源

  年节,今称之为“春节”,其起源历史悠久,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。万物本乎天、人本乎祖,祈年祭祀、敬天法祖,报本反始也。年节是中国最隆重、最热闹的传统节日,它承载了中国人最热烈的情感和美好寄望。

 

  据现代人类学、考古学的研究成果,人类最原始的两种信仰:一是天地信仰,二是祖先信仰。古人对天地与祖先心怀敬畏,深信天地神灵是万事万物的主宰,认为天地神灵与祖先左右着人们的生活和命运,人们的一切皆来自于天地与祖先的恩赐。天地运行,四季轮换,寒暑交替,月盈则亏,日午则偏,一切皆有天道秩序;万物虽长于地上,但万物的荣盛兴衰却离不开天。

 

  上古时代以岁星的运行规律来标示时间变化,以“岁”表示“年”,“岁”以六十甲子(干支纪年法)为运转周期。古人将黄道中推算出来的立春定为岁首,在岁首黄道吉日举行祭祝祈年活动,缅怀和感受天地神灵(祖先)好生之德的神圣与威严,表达对神灵与祖先的崇敬和感德。早期的节日文化,反映的是古人自然崇拜、天人合一、慎终追远、固本思源的人文精神;一系列的祭祀活动,则蕴含着祗敬感德、礼乐文明深邃文化内涵。

 

  年,古称“岁”,从上一个立春到下一个立春,称为“一岁”。“年”属于太阳历范畴,与月相(朔月、望月)无关,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为一年。古老干支历法以“立春”为岁首,“春”在古代很受人们重视,如有“双春”之年视为大吉之年。立春是天象规律,是由黄道推算出来。节气立春时,阴阳转化、阳和起蛰、品物皆春,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。

 

  汉代前岁首新年曾专指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的“立春”,后由于历法变动,新年通常指农历正月初一。农历正月初一现代定名为春节,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(月大为30日,月小29日),称之为“大年三十”或“除夕”。过年习俗以除旧布新、迎禧接福、拜神祭祖、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。传统节日仪式与相关习俗活动,是节日元素的重要内容,承载着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内涵。

 

  2、过年时间

  小年

 

  “小年”是过年前忙年的开始与伏笔,并非指节日。由于各地风俗,被称为小年的日子也不尽相同。小年在各地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,北方大部分地区称腊月二十三的祭灶节为小年,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四,江浙沪地区把“腊月廿四”和“除夕前一夜”都称为小年,南京地区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为小年,云南部分地区是正月十六,西南和北方部分少数民族地区是除夕。国内也有不少地区称正月十五元宵节为小年,冬至也有地方叫作小年。

 

  在北宋时,小年不叫小年,叫“交年节”,意为立春前后,年节之交。南宋时则称为“小节夜”。

 

  小年即是忙年的开始,意味着人们开始准备年货,准备干干净净过个好年,表示新年要有新气象。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辞旧迎新、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。

 

  大年

  大年,指年节,狭义上是指农历正月初一,广义上是指农历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。从公历上看,春节在1月21日至2月20日游动。在春节期间,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庆贺新春活动,热闹喜庆气氛洋溢。新春贺岁,围绕祭祝祈年为中心,以除旧布新、迎禧接福、拜神祭祖、祈求丰年等活动形式展开,喜庆气氛浓郁,内容丰富多彩,凝聚着中华文明的历史文化精华。百节年为首,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,它不仅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思想信仰、理想愿望、生活娱乐和文化心理,而且还是祈福、饮食和娱乐活动的狂欢式展示。

 

  新的一年的到来,你新一年的运势如何?会遇到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?如何做才能获得好运?点击【紫微流年运势】,为你全面分析新一年各方面的运势发展,为你量身打造的助运提醒,助你趋吉避凶,掌握好运关键!

END
宝宝姓氏:
未出生
性       别:
出生日期:
公历 2024年03月29日早子时
相关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