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分的传统风俗
秋分的风俗有祭月、吃秋菜、粘雀子嘴、放风筝、送秋牛、做面雀、吃面雀、拜神、投壶、食新、竖鸡蛋等。
1、祭月
秋分曾是传统的“祭月节”。现在的中秋节则是由“祭月节”而来。据考证,最初“祭月节”是定在“秋分”这一天,不过由于这一天在农历里的日子每年不同,不一定都有圆月。所以,后来就将“祭月节”由“秋分”调至中秋。
2、吃秋菜
在岭南地区,客家人有吃秋菜的习俗。秋菜是一种野苋菜,乡人称之为秋碧蒿。秋分那天,大家都去采摘秋菜。制作方法和春汤一样,和鱼片一起制成秋汤,春分的顺口溜也就变成了“秋汤灌脏,洗涤肝肠。阖家老少,平安健康。
3、粘雀子嘴
秋分这一天,客家农民都放假,吃汤圆,而且还要把不用包心的汤圆十多个或二三十个煮好,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,名日粘雀子嘴,免得雀子破坏庄稼。
4、放风筝
秋分期间还是孩子们放风筝的好时候,尤其是秋分当天,甚至大人们也参与。市场上有卖风筝的,多比较小,适宜于小孩子们玩耍,而大多数还是自己糊的,较大,放时还要相互竞争看哪个的放得高。
5、送秋牛
秋分时节有送秋牛图的习俗,送秋牛其实就是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,还要印上农夫耕田图样,名曰“秋牛图”。送图者都是些民间善言唱者,主要说些秋耕吉祥,不违农时的话,说得主人乐而给钱为止。
6、做面雀、吃面雀
“面雀”是将糯米粉揉成面团,然后用模具刻制而成的一种糯米点心。“在古时候,秋分时节的到来,意味着稻谷快要成熟,马上就要到秋季大丰收的时候了,秋收、秋耕、秋种的‘三秋’大忙显得格外紧张。这个时候,会有许多小鸟去稻田里偷食稻谷,破坏庄稼。人们就用糯米粉做成团子,用竹签串成一串扔到田里去,小鸟吃了面雀嘴巴就会被黏住,这样就不能去祸害庄稼了。
7、拜神
在中国民间很多小城市里面,还保留着秋分拜神的习俗。传说秋分节气有一个叫“陈圣王”的守护神,人们认为在秋分这天祭拜他,可以保护大家平安,五谷丰收。
8、投壶
投壶是古代秋分节气期间宾主宴饮时盛行的游戏。投壶的方法是:设一壶。使宾主依次向壶内投矢。胜者倒酒给败者喝。和射箭不同的是,投壶用手掷。投掷的是标而不是箭,命中的是壶而不是靶。而投壶技巧娴熟的人,往往心手相应。
9、秋分食新
秋收时,农家割新稻,一般称之为开稻门,凡是初次所做的新米饭,都要先祭献过祖宗和土地之神,然后招集家人,共同食用,称之为食新或者献新。考究的人,还会选择吉日,焚香设酒以祭献。
10、竖鸡蛋
“秋分到,蛋儿俏”。在每年的春分或秋分这一天,我国很多地方都会有不少人在做“立蛋”试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