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- 拼音:yī
- 五行:土
- 部首:亻
- 笔画:6画
- 结构:左右结构
- 吉凶:吉利
- 繁体:伊
- 繁体笔画:6画


1.用于词语的前面,加强语气或感情色彩:~始。~于胡底。~谁之力?
2.姓。
3.五四运动前后有的文学作品中用“伊”专指女性,后来改用“她”。

1. 伊 [Yī]2. 伊 [yī]
- 伊 [Yī]
〈名〉
伊水 。伊河,在河南省西部,源出伏山,后入洛河。
如:伊川(伊水流域)
伊朗的简称 。
如:两伊(伊朗、伊拉克)战争
伊拉克的简称
- 伊 [yī]
〈代〉
(会意。从人,从尹。尹,治理。合起来指伊尹,殷治理天下者。后假借为那)
表示远指,相当于“那”
所谓伊人,在水一方。——《诗·秦风·蒹葭》。笺:“伊,当作繄,犹是也。”
表示第三人称,相当于“她”、“他”、“彼”
薛蟠因伊倔强,将酒照脸泼去。——《红楼梦》
江家我顾伊, 庾家伊顾我。——《世说新语》
吾见张时,伊已六十。——《南史》
又如:伊行(她那里;他们);伊曹(彼辈,他们);伊俦(彼辈,其类);伊拉(方言。他们)
表示第二人称,相当于“你”
勿学汝兄,汝兄自不如伊。——《世说新语》
我这里吐胆倾心说与伊,难道你不解其中意。——佚名《马陵道》
又如:伊咱(你);伊行(你这里;你们);伊家(你)
〈动〉
表示判断,常与“匪”连用,相当于“却是”、“即是”
匪莪伊蒿。——《诗·小雅·蓼莪》
昔卫鞅因景监以见,有识知其不终。今得臣举者,匪荣伊辱。——《后汉书》
又如:匪朝伊暮;匪朝伊夕;匪荣伊辱;匪愚伊耄
语助词。用于句中,无义
旨酒既清,嘉荐伊脯。——《仪礼》
发语词,无义。
如:伊何(为何,为什么);伊谁(谁,何人)
通“繄”。是
不可畏也,伊可怀也。——《诗·豳风·东山》。笺:“伊,当作繄。”
我这怀矣,自诒伊阻。——《诗·邶风·雄雉》

伊:1、伊水,名词;2、表示即是,动词;3、语气助词。

- 1.
《满庭芳·伊予同里》
____[元]马钰 - 2.
《长相思·花似伊》
____[宋]欧阳修 - 3.
《蓦山溪·想伊不住》
____[宋]沈蔚 - 4.
《伊州歌》
____[唐]王维 - 5.
《洞仙歌·橹声伊轧》
____[宋]葛郯 - 6.
《浪淘沙令·伊吕两衰翁》
____[宋]王安石

- 1.
下逢伊挚《天问》
____[先秦]屈原 - 2.
伊谁与裁《二十四诗品》
____[唐]司空图 - 3.
赏清伊修竹《好事近·平旦出秦关》
____[宋]陆游 - 4.
酒前频共伊《菩萨蛮·闻人语著仙卿字》
____[宋]张先 - 5.
何暇议伊川《水调歌头·戎虏乱中夏》
____[宋]张元干 - 6.
为伊怀抱几时开《鹧鸪天·浅浅妆成淡淡梅》
____[宋]向子諲

- 伊凡
- 伊宁
- 伊婷
- 伊春
- 伊平
- 俊伊
- 伊健
- 伊兵
- 伊民
- 伊君
- 伊利
- 伊博
- 伊龙
- 伊辉
- 先伊

- 伊娜
- 伊丽
- 伊宁
- 伊凡
- 伊琳
- 伊雯
- 伊莎
- 伊婷
- 伊莉
- 伊萍
- 伊人
- 伊文
- 佳伊
- 伊玲
- 伊敏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