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- 拼音:hàn
- 五行:水
- 部首:氵
- 笔画:6画
- 结构:左右结构
- 吉凶:大吉
- 繁体:汗
- 繁体笔画:6画


人和高等动物从皮肤排泄出来的液体,是机体通过皮肤散热的主要方式。
可汗(kèhán)的简称。

1. 汗 [hàn]2. 汗 [hán]
- 汗 [hàn]
〈名〉
(形声。从水,干声。本义:汗腺的分泌物)
由人或高等动物皮肤内腺体分泌的一种含盐的液体
汗,身液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汗者,精气也。——《素问·评热病论》
五藏化液心为汗。——《宣明五气篇》
出令如出汗,汗出而不反也。——《汉书·刘向传》
汗衣,近身受汗垢 之衣也。——《释名·释衣服》
汗出浃背。——明· 袁宏道《满井游记》
又如:汗巾(擦汗用的手巾);汗血(汗与血;流汗流血;汗出如血);汗汪汪(形容汗水多的样子);汗星(细小的汗珠);汗迹(汗水的痕迹)
指青竹被火烤后像出汗一样冒出的水分。亦指以火烤干青竹之水分 。
如:汗筒(古人用竹筒书写,竹筒在使用前,先在火上烤出汁,用以防蛀,称为汗筒,也称汗青);汗竹(借指史籍、书册);汗青头白(书成人老)
旧时维吾尔族一些上层男子名字后面所加的称号 [维 han]。亦作维吾尔族表示女性的称号,用在名字末尾
〈动〉
出汗;使出汗
汗牛塞屋。——清· 袁枚《黄生借书说》
又如:汗下(汗流下来);汗浸浸(微微出汗的样子);汗溶溶(汗津津);汗脱(出汗失水而虚脱)
另见 hán
- 汗 [hán]
〈名〉
可汗,古代鲜卑、柔然、突厥、回纥、蒙古等族对其统治者的称号
汗,可汗。蕃王称。——《广韵》
咸丰四年, 土谢图汗、 车臣汗两部汗、王、公、台吉等请捐助军需,温旨郤之。——《清史稿》
另见 hàn

汗:1、读hàn时,为汗腺的分泌物,也指出汗。2、读hán时,指可汗。

- 1.
《菩萨蛮·火云凝汗挥珠颗》
____[宋]苏轼 - 2.
《鹧鸪天·趁得东风汗漫游》
____[宋]辛弃疾 - 3.
《西江月·汗铸九金神鼎》
____[宋]张孝祥 - 4.
《清平乐·人间喘汗》
____[宋]刘克庄 - 5.
《渔家傲·汗漫金华寒委地》
____[宋]黄裳 - 6.
《齐天乐·馀香才润鸾绡汗》
____[宋]吴文英

- 1.
留取丹心照汗青《过零丁洋》
____[宋]文天祥 - 2.
汗滴禾下土《悯农》
____[唐]李绅 - 3.
汗莱一棱水周围《四时田园杂兴》
____[宋]范成大 - 4.
薄汗轻衣透《点绛唇·蹴罢秋千》
____[宋]李清照 - 5.
风干微汗粉襟凉《浣溪沙》
____[宋]周邦彦 - 6.
寻汗漫《鹧鸪天·竹粉吹香杏子丹》
____[宋]朱敦儒

- 汗
- 可汗
- 汗锦
- 汗华
- 汗良
- 理汗
- 汗清
- 立汗
- 文汗
- 晓汗
- 成汗
- 日汗
- 泯汗
- 茹汗
- 大汗

- 日汗
- 汗阳
- 汗燕
- 汗莹
- 维汗
- 思汗
- 汗红
- 汗金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