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- 拼音:máo
- 五行:水
- 部首:方
- 笔画:10画
- 结构:左右结构
- 吉凶:大吉
- 繁体:旄
- 繁体笔画:10画


古代用牦牛尾装饰的旗子:“上将拥~西出征,平明吹笛大军行”。
古同“耄”,年老。

1. 旄 [mào]2. 旄 [máo]
- 旄 [mào]
〈形〉
年老
反其旄倪。——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
又如:旄倪(老人和幼儿);旄期(老年)
眼睛昏花
旄不知人。——《战国策》
另见 máo
- 旄 [máo]
〈名〉
同本义 [ancient flag with yak's tail]
旄,幢也。——《说文》。本用妈犛牛尾,注于旗之竿首,故曰旄。后又用羽,或兼用氂与羽焉。
右秉白旄。——《书·牧誓》
建彼旄矣。——《诗·小雅·出车》
见羽旄之美。——《孟子》
总光耀之采旄。——《史记·司马相如传》
乐师有旄舞。——《周礼·旄人》
上将拥旄西出征。——岑参《轮台歌》
又如:旄钺(本为旗帜和兵器。代指军权);旄麾(即旌麾。帅旗);旄象(饰以象牙的旌旗)
牦牛尾 [yak's tail]。古代常作饰物
羽旄齿革。——《国语·晋语》
又如:旄羽(牦牛尾和雉羽);旄狄(即旄羽);旄端(尾端)
牦牛
骍旄之盟。——《左传·襄公十年》
又如:旄尘(牦牛和尘);旄毡(用牦牛毛制成的毛织品);旄牛(即牦牛)
旄丘。前高后低的山丘 [yak-like hill]
旄丘之葛兮。——《诗·邶风·旄丘》。传:“前高后下曰旄丘。”
又如:旄敦(旄丘与敦丘)
星名 。
如:旄星(即旄头星);旄头(即昂星)
通“髦”。俊杰 。
如:旄俊(俊杰之士)
通“毛”。
粪除其颠旄。——《管子·小匡》
旄丘之葛兮,何诞之节兮。——《诗·邶风·旄丘》
另见 mào

暂无。

- 1.
《朝中措·兰皋彻夜树旄干》
____[宋]吴潜 - 2.
《干旄》
____[1],在浚之都。素丝组之,良马五之。彼姝者子,何以予之?孑孑干旌,在浚之城。素丝祝之,良马六之。彼姝者子,何以告之?收起2 [先秦]诗经 - 3.
《怀东嘉先生因诵老坡今谁主文字公合把旌旄作》
____[宋]喻良能 - 4.
《九月赴郡燕旄节适至》
____[宋]姜特立

- 1.
左倚采旄《洛神赋》
____[魏晋]曹植 - 2.
羽旄饰驾当春候《导引·穹旻锡祐》
____[宋]无名氏 - 3.
节旄落尽《沁园春·天造梅花》
____[宋]刘克庄 - 4.
马辛旄前导《满庭芳·油幕初开》
____[宋]史浩 - 5.
贯索旄头息焰《水调歌头·缔好恨不早》
____[宋]李曾伯 - 6.
北望旄头天际《水调歌头·千古严陵濑》
____[宋]刘一止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