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- 拼音:suì
- 五行:火
- 部首:火
- 笔画:16画
- 结构:左右结构
- 吉凶:吉利
- 繁体:燧
- 繁体笔画:16画


1.古时取火的器具。
2.古时边防告警的烽火:烽~。

〈名〉
(会意。从火,遂声。本义:古代取火器)
同本义
燧,塞上亭守烽火者。——《说文》
燧,以取火于日。——《玉篇》
有圣人作,钻燧取火,以化腥臊,而民悦之,使王天下,号之曰燧人氏。——《韩非子·五蠹》
钻燧取火。——《论语·阳货》
命夙驾载燧。——《左传·文公十年》
钻燧取火,以化腥臊。——《人类的出现》
幽王为熢燧。——《史记·周本纪》。正义:“炬火也。”
又如:燧(铜)镜(古代用以向日取火)
火炬之类
前驱举燧,后乘抗旌。——曹植《应诏诗》
烽火台
南朝自 武昌至 京口,列置烽燧,此山当是其一也。—— 宋· 陆游《过小孤山大孤山》
古代边防报警的信号。白天放烟告警叫“烽”,夜间举火告警叫“燧”
幽王欲悦之,数为举燧火。——《后汉书·孽嬖传》
有寇则燃火,举之以相告,曰烽。又多积薪,寇至即燔之望其烟,曰燧。昼则燔燧,夜则举烽。——《后汉书·光武纪》注
又如:燧火(古代边防报警的烟火);燧堡(烽火台)。后泛指报警的烽火,不分昼夜
与城上烽燧相望。——《墨子·号令》
守望烽燧的基本组织 。燧是最基本的组织,专司本烽燧的守望职责,设燧长,其秩位相当于亭长
〈动〉
燃
燧松明而识浅,散星宿于亭皋。——宋· 苏轼《中山松胶赋一首》

燧上古时代取火的器具。名人之名

- 1.
《赠饶阳张司户燧》
____[唐]李白 - 2.
《六州歌头·燧瑊勋业》
____[宋]王之道 - 3.
《题马侍中燧木香亭》
____[唐]邵楚苌 - 4.
《烽燧曲》
____[元]杨维桢 - 5.
《送黎燧尉阳翟》
____[唐]卢纶 - 6.
《至正戊子下第南归与同贡黄章仲珍雷燧景阳同》
____[明]陶安

- 1.
静烽燧《六州歌头·长怀望断》
____[宋]张孝祥 - 2.
烽燧息《六州》
____[宋]无名氏 - 3.
燧人氏泼油添盐又加上熬煎《木皮散人鼓词》
____[清]贾凫西 - 4.
登城望亭燧《七哀诗》
____[魏晋]王粲 - 5.
烽燧几秋风《水调歌头·长江衣带水》
____[宋]王奕 - 6.
夜亭警燧《满江红·万灶貔貅》
____[宋]黄机

- 光燧
- 庆燧
- 乃燧
- 燧东
- 燧阳
- 家燧
- 良燧
- 燧会
- 建燧
- 燧明
- 燧全
- 双燧
- 维燧
- 杉燧
- 燧杉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