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- 拼音:hāi
- 五行:木
- 部首:口
- 笔画:9画
- 结构:左右结构
- 吉凶:大吉
- 繁体:欬
- 繁体笔画:10画


表示伤感、后悔或惊异:~!我怎么这么糊涂!。~!真有这种怪事儿!
咳嗽:干~。百日~。连~带喘。

1. 咳 [hái]2. 咳 [hāi]3. 咳 [ké]
- 咳 [hái]
〈动〉
小儿笑
咳,小儿笑也。从口,亥声。——《说文》
后泛指笑貌。
如:咳咳(喜笑貌),咳笑(小儿笑);
通“阂”。阻隔
颈尾咳于天地乎。——《晏子春秋》
〈名〉
通“孩”。小儿
曾不可以告咳婴之貌。——《史记·扁鹊列传》
又如:咳儿;咳咳(胎儿拳曲貌);咳婴(指幼儿刚会笑尚需哺乳)
另见 hāi;ké
- 咳 [hāi]
〈叹〉
啊 ——用以表示各种感情(如欢欣、宽慰、遗憾或轻蔑等)。
如:咳!我怎么忘了?
哎呀,唉,呜呼 ——用以表示不幸、悲痛、惋惜或关切。
如:咳!这真是意料不到的事
该死!糟了! ——用作轻微的诅咒。
如:咳,我怎么这么糊涂!
表示感叹 。
如:咳,提起话来就长啦;咳,真有这种怪事儿!
嗨 ——用以表示问候或引起注意。
如:咳,到这儿来!;咳咳(戏曲中起加强乐曲节奏的衬字)
〈动〉
叹息
黛玉只“咳”了一声,眼中泪直流下来,回身便走。——《红楼梦》
另见 hái;ké
- 咳 [ké]
〈动〉
(形声。从口,亥( hāi)声,①( hāi)本义:小儿笑。《史记·扁鹊传》:“曾不以告咳婴之儿。”(咳婴:刚会笑的婴儿) ②咳嗽 )
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。——宋· 苏轼《石钟山记》
又如:咳唾(咳嗽吐唾液);咳逆(咳嗽病的一种。因气逆而作咳);咳珠吐玉(比喻措辞优美);咳血(咳嗽咯血)
另见 hāi;hái

暂无。

- 1.
《南歌子·咳唾琼珠璀》
____[]姚述尧2

- 1.
咳唾珠玑夸笔妙《渔家傲·岁月漂流人易老》
____[宋]王之道 - 2.
坐中咳唾落珠玑《玉楼春》
____[宋]毛滂 - 3.
谁敢咳嗽《偈颂一百五十首》
____[宋]释心月 - 4.
咳唾琼珠璀《南歌子·咳唾琼珠璀》
____[]姚述尧2 - 5.
咳唾落九天《妾薄命》
____[唐]李白 - 6.
百斛明珠咳唾中《减字木兰花·笔端红翠》
____[宋]赵鼎



